紫外可見分光光度計的使用方法如下:
一、使用前準備
環境要求
放置在穩定、無振動的工作臺上,避免陽光直射、氣流干擾及強電磁場。
溫度控制在10-35℃,濕度≤65%,遠離腐蝕性氣體和灰塵。
儀器檢查
確認電源穩定,接地良好,避免電壓波動或漏電。
檢查樣品室是否清潔,無遮擋物或殘留液體。
比色皿準備
材質選擇:紫外區(200-360nm)使用石英比色皿,可見區(360-800nm)可用玻璃比色皿。
清洗:用蒸餾水或無水乙醇沖洗,避免指紋或劃痕,晾干后備用。
潤洗:裝樣前用待測溶液潤洗2-3次,減少殘留干擾。
二、操作步驟
開機預熱
打開電源開關,預熱20-30分鐘,使光源和檢測系統穩定。
新型號儀器可能具備自動校準功能,預熱后自動完成;舊型號需手動校準(如調零、調100%T)。
波長設置
根據實驗需求,通過旋鈕或數字鍵輸入目標波長(如最大吸收波長λmax)。
確認波長顯示穩定后再進行下一步操作。
校準(基線調整)
調零(0%T/A=0):將參比溶液(空白溶液)裝入比色皿,放入樣品室參比池,關閉蓋子,按“調零”鍵。
調100%T(A=0):將樣品室空置或放入純溶劑比色皿,按“調100%T”鍵。
注意:校準順序可能因儀器型號而異,需參考說明書。
樣品測量
將待測樣品裝入比色皾,放入樣品池,關閉蓋子。
待讀數穩定后記錄吸光度(A)或透光率(T)。
若需多波長測量,重復調整波長并記錄數據。
數據處理
定量分析:根據比爾-朗伯定律(A=εbc),通過標準曲線法計算濃度。
繪制標準曲線:測量已知濃度標準溶液的吸光度,擬合濃度-吸光度曲線。
樣品測定:測量未知樣品吸光度,代入標準曲線計算濃度。
定性分析:比較樣品與標準物質的吸收光譜特征(如λmax、ε)。
三、使用后維護
關機流程
取出比色皿,用蒸餾水沖洗干凈,晾干后入盒保存。
關閉電源,拔下插頭,在樣品室內放置干燥劑,蓋上防塵罩。
日常保養
比色皿清洗:若內壁有顏色掛壁,可用無水乙醇浸泡后清洗。
儀器清潔:定期用軟布擦拭外殼,避免使用腐蝕性清潔劑。
干燥劑更換:每半個月檢查干燥劑顏色,變色時及時更換。
光源維護:氘燈壽命約1000-2000小時,鎢燈約2000小時,需定期更換。
長期存放
存放于干燥、避光、通風的環境中,避免溫度驟變。
定期通電運行,防止電子元件受潮。
四、注意事項
操作規范
避免液體灑入儀器內部,若不慎灑入,立即斷電并聯系維修。
測量時輕關樣品室蓋,避免震動影響讀數穩定性。
吸光度值建議控制在0.2-0.8之間,超出時需稀釋樣品。
安全防護
紫外光可能對眼睛和皮膚造成傷害,操作時避免直視光源。
使用腐蝕性或有毒試劑時,佩戴防護手套和護目鏡。
故障排查
讀數不穩定:檢查環境濕度、電源穩定性、比色皿是否匹配。
無法調零:確認光門是否關閉,或光源是否老化。
透光率異常:檢查比色皿是否污染,或光路是否偏移。